對節期的誤解
「節期」近年在基督教圈子中變成具爭議的課題。一些基督徒受到某些似是而非的論說影響,提倡不應再慶祝聖誕節,因那原是記念外邦神明的日子云云;又或是有教會舉辦逾越節晚餐聚會而受到抨擊,說這些都是猶太人的節期,若參與就如回到律法主義中,不再在恩典裡……。
筆者認為,若我們背誦馬太福音廿八章19至20節時,不忘主耶穌頒下「大使命」之前,說:「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。」(太廿八18),即表示我們不用再活在各種的「避忌」之中,反而當把握每個機會將榮耀歸給主耶穌。
聖經中的節期嚴格而言不可說是「猶太節期」,因為這些有關節期的教導在猶太傳統中被列為「Edot/法度」,是關乎「見證」的,是上主吩咐祂的子民要如此行來見證祂。故此,我們當看聖經中的節期為「上主的節期」,而猶太人在這方面既有悠久傳統,我們當然可以參考。(註1)在保羅時期的哥林多教會以外邦信徒居多(參林前六9-11,八7,十二2),但他在哥林多前書五章6至8節說:
你們這自誇是不好的。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?你們既是無酵的麵,應當把舊酵除淨,好使你們成為新團;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。所以,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,也不可用惡毒、邪惡的酵,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。
保羅表明耶穌基督是已經獻上的逾越節羔羊,但同時認為教會當遵守逾越節,所以我們必要明白為何上主要為祂的子民設立節期。
節期的功能
聖經中的節期,包括每周一次的安息日,每年的三大節期(逾越節,五旬節和住棚節,見:利廿三5、16、34)和四小節期(除酵節,初熟日,吹角節和贖罪日,參:利廿三6、10-11、24、27),也有每七年一次的安息年和五十年一次的禧年(利廿五2-7、8-13)。還有其他非聖經節期但包括在猶太人的傳統中,例如:修殿節(註2),普珥節(註3)等。因篇幅所限,在這此只討論三大節期。
(一)生活與信仰的抉擇
上主吩咐祂的子民,每個男丁於三大節期都要上耶路撒冷過節(申十六16)。詩篇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四篇稱為「上行之詩」,可能就是幫助上主的子民預備上耶路撒冷朝見神的。但為何上主要子民前往耶路撒冷守節?其中一個原因,是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(太五35),上主在自己的京城與子民約會。另一個原因是,這三大節期其實與子民的耕期有關,逾越節期間大概是大麥收成期,五旬節是收小麥的時候,而住棚節則是收橄欖和無花果的時候。大節期男丁都要上耶路撒冷,卻又是農忙之時,兩者如何抉擇?這正是節期要達到的其中一個功能:生活重要還是遵行主的吩咐重要?是信仰遷就生活還是生活遷就信仰?每年至少有三次機會思考這課題,並且作出適當的決定。
(二)記憶
「記憶」是非常重要的,可能我們平日不以為意,直至有親人患病,失去了記憶,我們才醒覺:原來人與人的關係就是建立在記憶之上,沒有了記憶就連關係都失去,連父母亦會不再認得自己的兒女,可見記憶多重要!其實三大節期就是上主約定子民一同在自己的京城,進行集體回憶。逾越節是重溫上主如何從埃及地把子民拯救出來;五旬節是重溫上主帶領子民行在曠野,祂更親臨西乃山上賜下祂的律法給子民;住棚節是重溫子民在曠野住在帳棚中,而上主則以會幕顯明與子民同在。
所以,每個節期都是一個機會,重溫子民與上主的集體回憶,藉此強化關係。就如一對夫婦,每年約定在結婚周年那天同看舊照,回味關係的建立和一同走過的路。上主則是一年約定子民三次,可見祂多麼的「長情」,多麼重視與子民的關係。
(三)「小我」不能沒有「大我」
西方文化給我們很強的個人主義:救主是個人的,救恩也是個人的,我們就不自覺地用這「個人化的信仰」來看聖經。上主約定祂的子民,在同一個日子重溫同一件事,更新和強化祂與子民的集體回憶,正是為了提醒子民,信仰並非僅屬個人的。
當上主稱以色列為祂的長子時(出四22),祂把當時估計為數二百萬的以色列民看為一體,而節期的功能就是讓以後的世代,猶如置身出埃及的情景,身處其中。也就是說,上主把個人化的「小我」變成群體的「大我」,同時也把這現在的「大我」與聖經時代中的那個「大我」連繫起來,藉著這三大節期把現代的子民投放在聖經時代中,使聖經不再是故事,而是每個上主子民的集體回憶。上主的心意就是要我們明白,沒有聖經中的他們,也沒有今天的我們。我們今天若不以他們的經歷為集體回憶,便會重蹈他們的過犯,每個世代都繼續在「原地踏步」。
結語
「精義」是內在的,「字句」是外在的,傳統若沒有精義只是字句,節期重要之處是讓我們明白當中的意義。猶太傳統故然可以參考,重點是我們一同明白和經歷節期的意義,大家一起活出比生活更重要的信仰,體會「長情」的上主是何等珍惜祂與我們之間的關係,明白聖經原來不單是「他們」的故事,也是「我們」的故事。
註1:基督教早期的教父以革那提(35-110C.E.)或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,都
不提倡基督徒參與猶太人的逾越節,也不應使用他們的節期傳統徽號。
其實,這些節期都是上主賜給祂的子民,而非猶太人定出來。教會參考
猶太傳統不等如秉持律法主義,我們也不是提倡生搬硬套地把傳統變成
規條,叫信徒盲目地遵守。畢竟精義才是重點,基督徒明白傳統背後的
意義才是節期的關鍵。
註2:修殿節源於兩約之間,記念聖殿得以從希臘人手中奪回(參約十22)。
註3:普珥節是記念猶太人從哈曼的手中得拯救,是記念以斯帖記中的事跡。
「本文為未刊稿。文稿將刊於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第219期《宣訊》,
2018年3月份出版。」